色彩在雕塑中往往是被忽略的,有些观点认为色彩对于雕塑来说是非本质的,它只能减弱雕塑本体的力感。但色彩在世界雕塑史上的应用无处不在,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古代中国在雕塑创作时都运用了色彩。形与色的相互结合一直伴随着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
雕塑色彩使雕塑材料自身的性质变得模糊的同时,也使得雕塑造型更加鲜明,为雕塑增添新的活力与个性,从而丰富了雕塑艺术家的表现语言。景观雕塑的色彩受制于环境的主体色彩以及雕塑自身的主题。
雕塑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色彩效果来表现。对比色是雕塑在环境中经常用的,比如商业街的小品雕塑,由于现在商业街的铺装往往是冷色调的,所以商业街或广场的雕塑色彩的设计都是暖色系的,这样可以跟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雕塑与环境其实就像形象与背景。对比色可以使雕塑本身醒目而不被环境色所侵蚀。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希望不引起注意的地方雕塑色彩应与周边环境就色调一致,比如在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我们所见的雕塑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会设计成大红大紫的醒目颜色,而是设计成灰色跟天安门广场严肃的气氛相契合,同时也能表达其纪念意义。所以环境因素在雕塑色彩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雕塑的色彩在不同的雕塑主题中有着不同的色调。雕塑的色彩往往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雕塑所要表达的主题。对于一个纪念性的古代人物雕塑,大部分雕塑家都不会采用鲜艳的颜色,色调多为古铜色。而制作一个民俗类的雕塑,像是陕北秧歌,在色彩设计上就可以是热烈的、火热的。让观者仿佛能听到动地之声奔腾咆哮,让观者也能够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
雕塑色彩的选用范围及形式非常广泛,单一色、渐变色、镀金色、多色组合等
综上所述,雕塑色彩的设计必须符合、适应人们的心理要求和审美情趣。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肌理、地域特点等实际需要,综合创造赋予浪漫情调的色彩组合,达到雕塑艺术家的主观审美与客观实际的契合,这正是雕塑色彩设计的规律,也是现代景观雕塑色彩的审美特征。